半年关27家店,DR母公司净利润缩水逾九成,相关企业需新增长曲线
本文共2200字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阅读完约5分钟
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
曾在钻戒市场“呼风唤雨”、连续3年市占率第一的DR钻戒(下称DR),如今深陷经营泥淖。
日前,珠宝行业上演“冰火两重天”,钻石遇冷,黄金升温。在此消费背景下,相关企业陷入营收下降的困境中,一纸财报“赤裸裸”地暴露了其生存危机。显然,“钻石永久远,一颗永流传”的营销故事已然不能感动消费者了,钻石企业亟需新的增长曲线。
迪阿股份净利缩水
近日,DR母企迪阿股份(301177.SZ)发布2023年半年报。今年上半年,迪阿股份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0.45%至12.42亿元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骤降90.77%至5341万元。
对此,迪阿股份表示,受黄金饰品需求大幅提升影响,迪阿股份钻石镶嵌类饰品上半年需求较小,品牌势能、品牌形象、渠道运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。
半年报显示,报告期内,迪阿股份新开门店15家,关闭门店27家,净减少门店12家。截至报告期末,迪阿股份拥有门店676家,且均为自营门店。
东吴证券分析认为,DR线下门店为全直营模式,需要承担的费用开支较为刚性,因此在利润端受到的影响会进一步放大。
8月31日,迪阿股份收报34.10元,微跌0.87%,总市值约为136.4亿元。
凭借首创的“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”、“一生只送一人”的营销策略,曾打动了不少年轻消费者。受益于此,DR快速成长为国内钻戒市场的头部品牌之一。然而,经过一段时间野蛮生长过后,负面效应随之而来。
8月31日,金融投资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通DR官方客服热线,对方表示,目前在成都区域仅有23家门店在正常营业。其中,一家旗舰店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,其店员向记者透露,“生意比起以前来说,差远了。”
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DR旗舰店,钟婉嫣摄
同在商圈做珠宝生意的老凤祥,或也面临相似的困境。
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,该店一楼黄金柜台前,有多位消费者在选购佩戴,然而步入二楼的钻石区域,最直观的感受是,满眼都是钻石那无比闪耀的光芒,却无人问津。
钻石企业迎来阵痛
实际上,在困局里的,不仅只有DR。
据金融投资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钻石市场主要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,其中以迪阿股份、莱绅通灵、恒信玺利为代表的专业型品牌,则以钻石镶嵌饰品为主;周大福、周生生等则是以全品类为主,同时经营黄金饰品和钻石镶嵌饰品。
作为“沪市珠宝第一股”的莱绅通灵(603900.SH),也难抵业绩下滑的趋势。
莱绅通灵2023年半年报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.27亿元,同比下降21.35%;归母净利润约603.22万元,同比下降3.94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1.61万元,同比下降18.49%。
头部钻戒品牌“I Do”母公司恒信玺利实业股份,今年初便对外宣告破产重组,至今处于长期停牌状态。而在2022年上半年,恒信玺利营业收入6.28亿元,同比下降41.99%;净利润704.44万元,同比下降88.62%。
此外,周大生(002867.SZ)2023年半年报显示,以渠道划分,报告期加盟业务营业收入59.76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57.16%,其中镶嵌类产品销售收入3.83亿元,同比下降3.91%,黄金类产品销售收入50.63亿元,同比增长69.34%。
对此,周大生表示,黄金类产品消费市场延续较高的景气度,对钻石镶嵌类产品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,钻石镶嵌行业仍处在周期性调整阶段,整体收入结构在渠道、品类分布上呈现较大的变化,黄金类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仅是天然钻石“卖不动”,就连能轻松实现“克拉自由”、拥有极致性价比的培育钻石,在流通市场也不再吃香,相关企业陷入营收净利双降的困境。
力量钻石(301071.SZ)2023年半年报显示,公司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降,营收约3.61亿元,同比下降19.44%;归母净利润约1.72亿元,同比下降27.95%;扣非净利润约1.38亿元,同比下降40.90%。
行业或将大洗牌
《2022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2年中国珠宝首饰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7190亿元。其中,钻石产品市场规模约为820亿元,同比下降18%。
而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的另一组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全国黄金消费量554.88吨,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6.37%。其中黄金首饰368.26吨,同比增长14.82%;金条及金币146.31吨,同比增长30.12%。
显然,在琳琅满目的珠宝行业,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。
柜台内售卖的金戒指
对此,有业内人士认为,钻石的营销方向一直与爱情、婚姻等相关话题紧密相连,进而赋予了钻石高溢价的“由头”。但随着婚恋人士的消费转变,钻石的市场需求也面临着一定冲击。
另有业内人士预测,随着近年来钻石供应量增加,其价格也随之下调。在周期性调整内,预计未来钻石价格或会走低,有可能颠覆人们对钻石保值的认知。
在未来,钻石如何仍以高价来“收买人心”,这是一道难题。正如备婚状态下的一对夫妇,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露的消费观一样:动辄几大万元才能买到一颗像样的克拉钻,不如把预算成本放在其他体验上,比如来一次跨国旅游,更让人心动且难忘。
编辑|陈雨禾 校检|袁钢 审核|何颖
本文为|金融投资报jrtzb028(微信号)|
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,请联系金妹儿
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
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,违者必究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51120180008
关键词: